位置导航: 首页  >>  研究方向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时间:2012-03-11 19:43:53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在长期建设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各方向研究特色鲜明,成果丰硕。
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方向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是事关党的建设与发展和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程。
近三年来,我们一方面加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共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 3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 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 6项,在全国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3项。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历史的丰碑与艰难的探索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论毛泽东对和谐社会的积极探索及其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解读与探索》等。
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借鉴其他国家建设与发展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前苏联发展与解体的经验和教训。该方向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苏大论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省社科规划项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等,其中《论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成果,荣获了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发表有《从有中心到无中心:国际共运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中苏两党关于时代、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争论评析》等相关论文,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善新时期统一战线制度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所主持的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和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统一战线制度研究》,发表论文有《论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致性》、《统一战线制度建设辨析》、《论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研究水平在省内处于前列,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结合我校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实际,我们 2004年以来加强了该方向课程调整与改革,在课程体系设置、学科理论研究、师资队伍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是在教学和研究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加大科研力度,使教学与科研在互动中发展。二是采用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教研注意运用历史学、党史学、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来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问题,在吸取多学科相关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较好地改变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三是使教学与科研与时俱进。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将理论研究与时代特色、社会调查与文献整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结合起来,在教学与研究方法上带有一定新意。
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研究方向
该方向紧紧围绕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实践层面所突出的人的问题,从人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视角进行研究,从抽象与具体两个层面进行探索,成为该方向研究的主要特点。前者重在综合探讨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精神、人与文化、人的素质、人的全面发展及其规律,形成系列理论成果。在《哲学动态》、《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全国中文核心刊物公开发表《以人为本科学性的哲学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批判理论及当代价值》、《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主要分歧》等学术论文多篇,研究水平较高。后者重在具体分析当代社会实践中所凸显出来的人的思想动态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动态开放、整体协调的学术观为导向,充分关注全球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背景,从文化学视角选题,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规律,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文化功能和文化价值,着眼于动态、具体的现实和热点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已经出版著作《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等 5部,完成省级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其优化问题研究》等 6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求实》、《社会主义研究》、《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40余篇,成果多次获省级厅级奖励,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
人是社会的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对人的素质、能力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社会主义培养高质量建设人才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因此,该方向的人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与成果,在学科发展上特色鲜明:第一,突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加强了学科的理论基础;第二,人的问题存在的永恒性以及在当代的凸显性、现实性使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深化、持续研究成为必要和必需,这对以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为主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无疑具有推进作用。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上作用明显:其一,对人的具体研究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巩固等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其二,对人的一般理论研究为提高我国国民的思想素质、创新能力提供新的理论模式;其三,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途径与方式的理论论证。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可谓一枝独秀,但是也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呼唤理论和现实工作者做出抉择,给予令人信服的回答和妥当的解决。
我们近三年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中的焦点和疑难问题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特区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政府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及对策探讨》、《地方政府变革的动力机制分析 对河南省三次乡镇机构改革的观察》、《中国农民特质问题的理论探讨 兼谈党和国家对 9亿农民政策调整的问题》等学术论文 60余篇,出版了《反思与前瞻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新农村的制度建设》、《 三位一体 的农村改革观》等学术著作 10余部,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20余项,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
第一,从中国国情出发,就经济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疑难问题进行了集体攻关,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收入分配和 三农 问题等,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第二,立足河南省情,就河南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如河南乡镇企业发展问题、城镇化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城乡差距与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等,一些研究成果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第三,由于中国的经济又是欠发达的社会主义,因而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具有混合性。对这样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又不同于传统资本主义的特殊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第四,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从过去单纯的定性分析、抽象推理转变为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历史演变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用实事求是的、动态的、发展的观点透析经济问题。
本研究方向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摆脱教条主义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的束缚和当前学术界出现的崇拜西方经济理论的倾向,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和解决中国与河南经济现实问题上,并通过理论创新,繁荣社会经济理论和指导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站内搜索
专业链接
经典著作
  • 习近平论“五位一体”和“四个...
  • 习近平论马克思
  •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办公室联系电话:0376-6393580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Email:zhyp770@sina.com 站长QQ: 1423929862
    Copyright 2009-2011信阳师范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啦免费统计